西西弗神话看不懂-

看完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想起小时候想的一个问题:奶奶有点老了,她会死;她有下一辈我的父母,他们也会老会死;如果我能长大生孩子,也会老会死;那不就是子子孙孙生生死死无穷无尽,一想到这种没有起始,没有终点的状态顿感一片虚无,觉得人生没劲。那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不明白。

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成长,经验生活,遭遇命运。到了高中,有了一个顿悟时刻,依然记得在孤独的高中生涯里,那个顿悟“瞬间即永恒”的场景,一直苦苦追问的永远到底有多远,原来它就是此时此刻。到了大学,导师告诉我,人生本无意义,活着就是意义。

一直苦苦探寻的人生意义,直到老师在在课堂上一字一句讲出人生没有意义,我才豁然开朗,因为找到一句共鸣的话语太难。原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思考,在每天早晨的通勤时间里看完了加缪的这本精神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更觉相见恨晚,读完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开始读起来有点晦涩,慢读渐入佳境。虽然有很多哲学性的深度思考内容,也不乏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的契机。

有句歌词:多少人碌碌无为还觉得平凡可贵。如果只有碌碌无为,那么这是一种没有思想的表现,不知道为什么碌碌。如果认为平凡可贵,那一定是知道了自己的碌碌而后选择了这样的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有思想的。

在观察普罗大众,看到碌碌无为的普遍现象之后,经过自我意识引导,认识到的这种平凡可能是对世界的妥协,但也是对自己的认可。在加缪看来,这不是屈从,而是对世界荒诞的反抗。正如西西弗清醒地推着石头上山,看着它滚落下山,他沉溺于此奋斗于此,从始至终经营着自己的小世界,支配着自己的命运。 这是在虚无主义的局限下超越虚无的方式。

有一个长辈,一直喜欢看抗战片,不管什么素材,不管谁拍的,只要能看到这类型片子,他都会专注于此。几乎他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消耗在看这同一类型的片子上。我以前想不通,这有什么好看的,同样的内容,看那么多部,不还是那一段历史。看综艺看喜剧看**它不香吗?

现在我觉得他才是活得有意义的一种诠释。说到底,看综艺看喜剧看**和他看同种类型的抗战片又有什么不同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对虚无的一种抗争,也是对荒诞的一种反抗。他的这种专注,也正如西西弗不停的推石头上山,目的并不是要把石头推上山,而只是推石头本身。他看抗战片的目的也不是要看完这种类型的片子,只是看本身。 就像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活着本身。在这生与死之间,充盈着不能消解的荒诞,也不能解除推的这块石头负重,便只能与之共舞。

我们时常会没有信心,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正如加缪所说,正是这无意义的人生,才更值得我们热忱以赴。即便如穆旦所说,我付出全部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生活。

以前看西西弗神话,只觉得这是一个悲苦绝望而毫无意义的形象,在加缪这里,看到一个全力以赴,人生充盈,探寻生命意义的悲壮形象。 “曾经我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直到加缪的西西弗告诉我人生真谛。”

很早以前就听过《西西弗的神话》,不过当时只是当作一个故事,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却

被这个故事而震撼。我并不认为西西弗有多么荒谬可悲,相反我觉得某些方面他是只得我们学习

的、他是伟大的。透过所谓的荒谬生存,读出的正是这种战胜苦难,同时更是战胜恐惧的幸福感

和成就感。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西西弗的神话》是一部哲学随笔,副题就是“论荒谬”。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是作为起点而提出的。它德作者加缪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心灵进行探索。《西西弗的神话》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优美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加缪曾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文章语言简朴,风格淡雅,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鲜艳的色彩,但在平淡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清晰的哲理,在其近乎白描的叙述中,我可以体会到作者火热的激情。

在西西弗身上,我们永远只能看到这样一幅图画:风尘仆仆的西西弗受诸神的惩罚要把巨石推上山顶,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并把它往上推;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落满泥士、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士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以及那坚实的满是泥士的人的双手。经过被渺渺空间和永恒的时间限制着的努力之后,目的就达到了。西西弗于是看到巨石在几秒钟内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滚下,而他则必须把这巨石重新推向山顶。他于是又向山下走去。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重新从山上滚下山去,西西弗又走下山去,重新把石头推上山顶。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加严厉的惩罚了。但是西西弗坚定地走向不知尽头的磨难,他意识到自己荒谬的命运,他的努力不复停歇,他知道他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永远前进。他的行动就是对荒谬的反抗,就是对诸神的蔑视。他朝着山顶所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西西弗对荒谬的清醒意识“给他带来了痛苦,同时也造成了他的胜利”。

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在这突然重又沉默的世界中,大地升起千万个美妙细小的声音。无意识的、秘密的召唤,一切面貌提出的要求,这些都是胜利必不可少的对立面和应付的代价。不存在无阴影的太阳,而且必须认识黑夜。荒谬的人说“是”,但他的努力永不停息。如果有一种个人的命运,就不会有更高的命运,或至少可以说,只有一种被人看作是宿命的和应受到蔑视的命运。此外,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在这微妙的时刻,人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西西弗回身走向巨石,他静观这一系列没有关联而又变成他自己命运的行动,他的命运是他自己创造的,是在他的记忆的注视下聚合而又马上会被他的死亡固定的命运。因此,盲人从一开始就坚信一切人的东西都源于人道主义,就像盲人渴望看见而又知道黑夜是无穷尽的一样,西西弗永远行进。而巨石仍在滚动着。

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巨大的悲痛是难以承担的重负,西西弗,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反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当西西弗不再希求苦尽甘来的时候,他其实已经真正找到了幸福之门,即进入了人的自身解放的自由境界。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并不懂得什么是苦难,我们所经历的都是小风小雨,,我想如果有西西弗着这份体验,也许才会把握苦难的本质。苦难不再仅仅是外在迫害,同时也是内在命运,如果像承受命运一样承受苦难,那么从苦难中最终获得的就将是快乐与幸福。西西弗,这个人类苦难与人类幸福的双面象征,承受的是苦难,开启的确是幸福。苦难对人而言,是宿命,又是救星。没有苦难,人类就无所谓幸福;没有苦难的永存,人类就也就没有对幸福的永远追求。苦难让人类学会担当沉重,若一味伙的轻松,人类恐怕会精神失重。

不得不承认西西弗的命运毕竟应该说是悲剧,只不过悲剧从本质上讲是对苦难的反抗。从这点上讲,加缪不愧是法国当代的伟大思想家。他观察世界及命运的眼光是那样犀利、冷静,近于残酷;但对人生,对大自然却充满无比的激情和热爱,为了这个热爱,就必须历尽苦难。因为痛苦和幸福本来就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荒谬是能够产生幸福的。也许吧,毕竟自己没有经历过,但那句“承受的是苦难,开启的确是幸福”我坚信!

“尽管我历尽艰难困苦,但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伟大,因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里洛夫都提出了荒谬胜利的法则。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它把一个上帝从世界中驱逐出去,这个上帝是怀着不满足的心理以及对无效痛苦的偏好。加谬不同意把希望寄托于将来,不希求什么永恒与舒适,不惧怕飞跃产生的危险。穷尽现在——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这就是荒谬的人的生活准则。完全没有必要消除荒谬,关键是要活着,是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人有精神,但还有至关重要的身体,精神依靠身体去穷尽现在的一切而进入人间的。它还把命运改造成为一件应该在人们之中得到安排的人的事情。加缪也不相信来世,他认为,人若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为了某种目的或为适应某种偏见而生活,那就会给自己树起生活的栅栏。荒谬则告诉他:没有什么明天,没有什么来世,要义无反顾地生活。这就是人的深刻自由的理由。

《西西弗的神话》让我明白了:没有苦难,人类就无所谓幸福;没有苦难的永存,人类就也就没有对幸福的永远追求。我们要下决心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生活!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西西弗斯的神话传说:西西弗斯是一个靠掠夺为生的人,他杀害过往行人,还强奸兄长的女儿,做了很多坏事。而且,最重要是他得罪了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主宰宙斯和冥王哈得斯,是终被战神阿瑞斯捉拿归案。众神对他的惩罚是:罚他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当巨石块推到山顶时,石头的重量迫使他后退,巨石滚回原来的地方,他不得不重新推起,如此反复,永无终止。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在西西弗斯的身上,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并把它推至山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以及那坚实的满是泥土的人的双手。经过被渺渺空间和永恒的时间限制着力之后,目的就达到了。因此,在我们的脑海中出现的一幅场景就是:西西弗斯看到巨石在几秒钟内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滚下,而他则必须把这巨石重新推向山顶。于是,他又向山下走去。西西弗斯这种回复而枯燥乏味的工作,让我看到这个人以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向那无尽的苦难!西西弗斯的不幸是确信不疑的,但他还是矢志不渝地想要改变他的命运,超越自我。因此,西西弗斯注定一个悲剧。

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加缪以《西西弗的神话》这题写了一篇阐述具哲学理念和文学理想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荒诞的理解以及对人类的永恒苦难命运蔑视和抗争的精神。

从《西西弗的神话》的哲学理念来看,我们可以知道:西西弗是个荒诞的英雄。尽管他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但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即可以将痛苦的工作本身视为一种幸福——明明知道那是永无止境的,与其痛苦,不如快乐地接受。正如我们今天的工人,他们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命运只有在工人变得有意识的偶然时刻才是悲剧性的。西西弗,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把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造就了他的胜利。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基某些天里痛苦进行。这并不是言过其实。我们可以想象西西弗又回头走向他的巨石,痛苦又重新开始。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这就是巨石的胜利,这就是巨石本身。而西西弗的意志却比这巨石还要坚硬!

悲剧国王俄底浦斯曾发生这样震撼人心的声音:“尽管我历尽艰难困苦,但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伟大,因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俄底浦斯的这种说法是神圣的。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他把一个怀着不满足的心理以及对无效痛苦的偏好而过入人间的上帝从世界驱逐出去,它还把命运改造成为一件应该在人们之中得到安排的人的事情。而西西弗的全部快乐恰好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巨石是他的事情。与此同时,西西弗又认识到人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的。他回身走向巨石,他静观这一系列没有关联而又变成他自己命运的行动,他的命运是他自己创造的,是在他的记忆的注视聚合而又马上会被他的死亡固定的命运。因此,盲人从一开始就坚信一切人的东西都源于人道主义,就像盲人渴望看见而又知道黑夜是无穷尽的一样,西西弗永远行进。而巨石仍在滚动着。如果把西西弗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但是,西西弗都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他爬上山顶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肯定:西西弗是幸福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就有一个“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精神的象征。如果我们认为并肯定“愚公精神”,那么我们就更要尊敬西西弗永无止境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西西弗的神话故事”与“遇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有着相通之处。愚公和西西弗都是为了战胜外界的压力,想要改变人生命运而作些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愚公移山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西西弗推山至顶是为了解决人与神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他们都是为了解决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矛盾而挺身而出。这种在别人眼中看来的事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工作),在他们俩的眼里却变得微乎其微。因此,他们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痛苦的磨难,并坚持到底。然而,愚公移山最终的的结果是“感动上帝”并实现其目标;西西弗的苦役根本就是上帝给予他的惩罚,所以不管他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感动上帝。即是说他的工作永无止增境,痛苦也是永无止境。这就是西西弗的悲剧之在,这也是中西方悲剧的真正区别。

从西西弗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他那高大的形象与坚定的眼神。拿来我们的学习与他相比较,他的工作永无止境,而我们可以学无止境。不是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要立志修身,博学爱国,争取做一位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总而言之,西西弗弗这种永无止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的!

地狱高山之脚,永远有一个身影:他推着巨石缓缓地登上山顶,然后看着巨石滚落,接着走下山,再把巨石推上山顶,然后又一次地看着它滚落……

西西弗,一代君王却最终沦为一座山,一个巨石的奴隶,终生摆脱不了日复一日的命运,虽然没有受刑,但似乎精神的折磨要远远大于普罗米修斯肉体上的疼痛。

我想过,若换作我,只有三种结局:要么我的身躯被巨石碾过,要么我会死于众神的怒吼之下,要么,我会战胜众神,重返人间。

可是为什么西西弗乐此不疲呢?我曾经也想过这个问题,但今天,西西弗作出了回答。他说,快乐的并非推动巨石本身,而是在于他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使在人间,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呢?

看来我只能叹气了,但并非反对这样的观点。回首初二的一篇周记,我已经像这样日月年的复制粘贴质问过:你们何时是个尽头?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是谁在绕着谁旋转?想想每天我们都做些什么:听说读写,吃睡行学。能有什么新花样,再看的本质一些,无非是一堆堆聚在一起的、维持几万个日日夜夜的化学反应罢了。

——生活到底是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于是我也开始质问自己,那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呢?

“也许,是一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吧。”我说,“在学校里,我永远也无法体味真正自由的生活。当我看见暴力事件时,我想出手相救,可我单薄的身躯又能挨上几刀?当我看见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之时,我想问他们这是一种怎样自由的感觉,可我又该如何教他们听懂人类的语言?当我仰望夜空时,我想触摸每一颗星球、每条真理,可哪一颗不是可望而不可即?我想结交一个不因利益而存在的朋友,可是人海茫茫,又何处寻觅?”

“那你的生活还有什么价值呢?”

“也许吧,我现在的生活可能没有价值,但在将来,我会一点一点地去实现。”

于是自己都笑了,想来现在的同学之间,几乎是游戏、玩笑与学习把人与人之间的十字路口挤得水泄不通——会有价值吗——我需要空间!我早就想在这里装个红绿灯了,同学之间为什么不能让人生通行呢?何况脚下的土地与道路哪处不是生活?似乎只有我自说自话,看看西西弗,又有谁同他一道的呢?

我在追寻人生终极的目标中,不断审视着自己,我适应了过去,适应了现在,适应了将来。我愈发地觉得自己可笑:我对创造了自己的一切愤愤不平,这种愤恨只可以使我沦为自己的阶下囚,只要我还存在,自己就无法冲出牢笼,可当我不存在的时候,这件事还有它存在的意义吗?

这显然是矛盾的!

自然地,便想到了太极图,似乎黑白黑白不停地旋转,可这一切,都来自于大圆的圆心!

——看似矛盾的事物内中必有同意的联系,必然有一切的一个结点!

于是我明白,这内中必有捷径可走,既然我讨厌枯燥的人生何不去着手改变它?

我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勇气,缺乏一种得令则行的气概。我和西西弗一样,好不容易从初中楼的楼底爬上楼顶,现在却又要从头做起。

——我屈从于了所谓“众神”的指令。

试想,如果原始人缩手缩脚对环境屈膝弯腰,我们现在又何以至此?

也许,西西弗累了,没有时间冷静的思考。

可是我有!

诸神的指令我们永远也无法用肉眼辨别,但我们可以养精蓄锐,为自己的未来,位那本属于自己支配的命运奋力一搏!

要知道,服从并不意味着屈从,低头并不意味着不再抬起,适当的下蹲会使我们跳得更高!山鹰若无俯冲去,哪有冲天向日时!

而西方人也体味到了这一点。他们崇尚自由,于是他们以限制自由为最大的惩罚——众神之怒可以高于任何暴君之怒。

西西弗,你太傻了!你有力气一遍遍地推石上山,为什么不在山上挖一个大坑,然后把石头直接推进去?诸神并未说禁止挖坑或必须把石头推下山去哪怕它自身并未滚动啊!

也许按一个固定的模式生活久了,人们是都会麻木的吧。

但庆幸人们都不是一同的,人们中又反抗者,便有领袖,有跟随者便有被统治阶级。鲁迅是反抗者,炎黄是反抗者,列奥纳多是反抗者,他们与他们的追随者一起时,才有了成功!

西西弗,你至少应当是自己的追随者吧!

若按算卦的说,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都刻在手心里,你若握紧拳头,便会发现,命运其实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只可惜西西弗的时空没有这样的观念。

然而,荷马和加缪是乐观者,他们为西西弗所感动,把他奉为英雄;他们同情西西弗的遭遇,因此用文辞大加赞美。但这样近乎阿Q的观念并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一个人——一个本属于伟大的灵魂。

我时常能看见眼前浮现出的一块古希腊石碑,历经千年而不朽。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辨,记载着光辉的篇章:

“西西弗,这个受惩罚的君王,在被巨石囚禁的几百年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体魄。一天,地狱中传出一声震吼,众神都从睡梦中惊醒。当信使回到奥林匹斯山时,气喘吁吁,只说了一句话:‘西西弗,走了。’……最终,西西弗在与死神的对抗中度过了余生。”

如此,世人会评价说,西西弗放弃了罪恶的永生,用自己最后几十年找到了天堂的入口。

是啊,西西弗,既然你眷恋人间的美好,就找个机会,重返人间吧!

本文来自作者[寄秋]投稿,不代表蟒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anglong.com.cn/mangl/301.html

(14)

文章推荐

  • 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总结怎么写

    #活动总结#导语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护、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大学校会定期开展一系列安全宣传活动。以下是整理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总结怎么写,欢迎阅读!1.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总结怎么写 每次开学之际,我校均要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明

    2025年09月27日
    0
  • 实施不动产登记对房价有什么影响

    不动产登记对房价有什么影响?住建部顾云昌:不动产登记房价不会大降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基本敲定,已由国务院签发,定于年内颁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此事在网上引发关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敲定和普通百姓有何关系?会大幅拉低房价吗?对反腐有何作用?住建

    2025年09月27日
    0
  • 八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_1

    具体如下:一、我国地理位置1.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3.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1)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2)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第一级阶梯:平均海

    2025年09月27日
    0
  • 关于白酒的知识点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喜欢喝酒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喜欢在闲暇时光喝上一杯,不论悲欢离合都很应景。但是大多数只是爱喝,在情绪层表面,而对白酒的深层次了解并不太多。下面小超人给家人们在临近年关,盘点5个白酒冷知识,每一个都很有意思,然而很多人都弄错了,来看看你知道的那些错误酒知识?让你看完更懂酒

    2025年09月27日
    0
  • 胡亚美的医学生涯_1

    1923年,胡亚美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在位于北京分司厅胡同的旧居里,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胡亚美从小爱看文艺作品,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年轻的胡亚美对社会弱者产生了深深的同情。1941年,胡亚美考取了当时的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系,在这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里,

    2025年09月27日
    0
  • 保护植物的宣传语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不仅能够提供我们所需的氧气和食物,还能够净化我们的空气和水源。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许多珍贵的植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保护它们的生命和栖息地。以下是一些有关保护植物的宣传语:1.植树

    2025年09月27日
    0
  • 当校运会志愿者活动总结

    当校运会志愿者活动总结(通用6篇) 在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后,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一定有不少可以总结的东西吧。但是活动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当校运会志愿者活动总结(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当校运会志愿者活动总结1 本次校运动会志愿活动在艰苦的条

    2025年09月27日
    0
  • 小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及推荐理由

    《大林和小林》推荐理由:本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特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曲折的情节,让人爱不释手,很容易被它深深吸引。一对孪生兄弟却因各自不同的经历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成了肥胖愚蠢的寄生虫,一个成了真正的劳动者。作品传达了以儿童的兴趣和理解力为基础的社会内容。新奇的想

    2025年09月27日
    0
  • 现代旅游者后现代旅游者的区别

    区别在于对旅游目的和方式的认识不同。1、现代旅游者是指以消费、娱乐为重心,追求刺激、享乐的旅游方式。这种游客走马观花地游览景点,强调去而不是到;旅行中依赖于商业旅游业的各种服务,以便确保旅游过程舒适方便,但往往缺乏真正的文化体验和认知收获,仅仅是享受一时的刺激和娱乐。2、后现代旅游者则更注重旅游背后

    2025年09月27日
    1
  • 在县城开饭店需要什么手续

    开店需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国税、地税一、办理租赁合同登记,负责单位:房地产租赁管理所?1、出租方:(1)房产证原件(2)个人身份证证明(3)《××市房地产租赁合同》一式四份(4)计生证明(除本市户口外)?2、承租方:个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法人代表身份证,加盖公章)2

    2025年09月27日
    1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寄秋
    寄秋 2025年09月20日

    我是蟒龙号的签约作者“寄秋”!

  • 寄秋
    寄秋 2025年09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西西弗神话看不懂-》能对你有所帮助!

  • 寄秋
    寄秋 2025年09月20日

    本站[蟒龙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寄秋
    寄秋 2025年09月20日

    本文概览:看完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想起小时候想的一个问题:奶奶有点老了,她会死;她有下一辈我的父母,他们也会老会死;如果我能长大生孩子,也会老会死;那不就是子子孙孙生生死死无穷无尽,一...

    联系我们

    邮件:蟒龙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