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 方法 :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 说说 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1、数学入门越早越容易
现在数学在各种选拔以及小学六年级考试等方面越来越重要,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习一些数学。对于今后希望在小学六年级中选择较好学校的学生,我们的建议是较早的学习相对是较好的。首先较早学习数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不会存在六年级时还要补习 三年级数学 知识的情况。其次较早入门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门难度相对较低。
2、兴趣最重要,起点是关键
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数学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学六年级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同时起点如果没有选好,孩子学得吃力,自然不会有兴趣,所以合适的课程选择也是家长要注意的。
3、一个好老师,一个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数学。
二年级数学青岛版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师工作总结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二年级的教学计划汇总集锦5篇
★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二年级数学要点重点
篇一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特点:
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
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画直角的方法:
①画一个点
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篇二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1)乘法:乘数×乘数=积
(2)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3)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3)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知识要点归纳: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4、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知识要点归纳: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等于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3、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4、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二年数学,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你知道吗?
一是计算。计算是一二年级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年级主要的就是乘除法和三位数的加减。
首先乘除法主要是在二年级上册熟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计算,举例来看:72÷8=9……1,这个知识点的难度在于要让孩子明白:余数为什么必须要大于除数,以及除数一定的时候,最大的余数是什么?余数一定的时候,最小的除数是多少?例如()÷6=7……()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分析:在这道题中,首先要明白余数必须要小于除数,由此知识点可以确定这里最大的余数是5,然后再用除数乘以商加上余数得出被除数,即6×7+5=47。
其次是三位数的加减。这里的重点是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类题目的主要会出用竖式计算,列竖式有时错误的原因有如下几种:1、题目中的数字抄错,这样计算出来肯定是错的,2、是计算好了不写得数,3、是满十的没有进位,不够减的借走后不退位。针对这些问题,让孩子做些题目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在计算方面失分。
二是时间和长度单位。时间这里要让孩子复习1时=60分,1分=60秒,认清时钟,时针走一圈时12小时,分针走一圈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时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钟面上画出时针分针要能写出是几时几分。经常考的题型是填空,比较大小。
长度单位,要把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弄明白,考试会要求孩子们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记住画线段时一定要在两头画上端点,并标上长度和单位。
三是方向。二年级下册学到了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做这类题都会有一个参照物。比如给你一幅方向图,标上小明小东家,问小明家在小东家的什么方向?这里的参照就是小东家,此时只要以小东家为中心画八个方向,便能知道小明家的方向。
四是认识角。二年级只学到钝角、直角和锐角,还没有学到度数,所以图画的都比较规范,很容易就能区分不同的角,然后找出不同的角。同时在标注直角的时候一定要画规范,不能画弧线。
最后是统计,统计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只要掌握会分类,统计数的时候不要把数字数错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本文来自作者[居怡博]投稿,不代表蟒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anglong.com.cn/mangl/7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蟒龙号的签约作者“居怡博”!
希望本篇文章《二年级数学青岛版知识点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蟒龙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